央行有關負責人就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答記者問
當前,部分銀行的表外理財業(yè)務增長很快。近日,本報記者就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問題采訪了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
記者:央行此前曾透露正在研究將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廣義信貸指標,目前進展如何?
答:前期人民銀行就表外理財納入MPA廣義信貸指標開展了模擬測算,金融機構和相關工作人員對此已有了逐步熟悉、調整和適應的過程,相關工作進展總體順利,目前看實施條件已經具備。
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將于2017年一季度評估時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范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yè)務風險的管理。具體為:表外理財資產扣除現金和存款等之后納入廣義信貸范圍,納入后廣義信貸指標仍主要以余額同比增速考核。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底若金融機構表外理財業(yè)務沖時點,會大幅拉高明年一季度乃至二、三季度廣義信貸余額和同比增速,直接對明年前三季度MPA評估結果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有銀行因為MPA而沖時點,可能是由于對上述同比考核的機制理解還不夠準確。避免沖時點行為,保持廣義信貸平穩(wěn)適度增長,才符合宏觀審慎評估的要求。
記者: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范圍有何考慮?
答:MPA實施近一年來成效較好,廣義信貸增長較為平穩(wěn)有序,資本約束資產擴張理念進一步貫徹體現,金融機構經營總體穩(wěn)健。同時,人民銀行也一直在根據形勢發(fā)展變化和實施情況對MPA進行完善。我們注意到,當前未納入MPA的表外理財業(yè)務增長較快,部分銀行的業(yè)務還潛藏著一些風險。一是表外理財底層資產的投向主要包括類信貸、債券等資產,與表內廣義信貸無太大差異,同樣發(fā)揮著信用擴張作用,如果增長過快會積累宏觀風險,不利于“去杠桿”要求的體現與落實。二是目前表外理財雖名為“表外”,但資金來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剛性兌付,出現風險時銀行往往不得不表內化解決,未真正實現風險隔離。因此,為了更加全面準確地衡量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更為審慎經營,需要加強對表外理財業(yè)務的宏觀審慎評估。
人民銀行將繼續(xù)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引導和風險提示,推動相關工作平穩(wěn)有序地過渡,不斷健全完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周琰)
(責編:張文婷、章斐然)掃描二維碼
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