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城址考古有了重要收獲

最新確認的古城面積超300萬平方米 與當時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相匹配

發(fā)布時間:2023年02月20日
來源:湖北日報
打印:
字體:

時隔30年,再次啟動的天門石家河城址考古,有了重要收獲!2月17日,該項目考古隊披露,首次發(fā)現(xiàn)屬于石家河古城組成部分的外郭,最新確認的古城面積為348.5萬平方米,與良渚古城面積相當。這進一步佐證了石家河長江中游文明中心的地位,與當時長江中游的文明進程相匹配,表明長江中游在此時期已經有了高度發(fā)達的文明。

該考古發(fā)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介紹,石家河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54年,1992年嚴文明等考古界前輩在此進行調查,確認此處有一座史前古城,并正式對外公布,是石家河考古的重大突破。當時公布的石家河城址范圍,是沿西城墻、鄧家灣、土城、黃金嶺到三房灣城墻,面積120萬平方米,該成果一直被沿用。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天門市博物館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在此前公布的石家河城址基礎上,組織實地全面調查,并對部分城墻進行了復核、勘探和確認。

近日,考古隊正式發(fā)布石家河城址考古收獲:在1992年公布的石家河城址的外圍,沿毛家?guī)X、京山坡、黃家山、嚴家山一線,被重新確認為古城北城墻。由此,石家河古城內城面積從之前沿用的120萬平方米,新確認為177.5萬平方米。此外,考古隊對環(huán)繞內城的城壕(護城河)進行確認,確認古城城壕內面積為224.8萬平方米。與石家河遺址大體同時期的良渚遺址,借助地理信息系統(tǒng)方法制作數(shù)字高程模型,成功找到良渚古城的外郭。此次石家河城址考古借鑒此工作方法,加大最新科技考古手段的應用,與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多個團隊合作,開展地球科學、測繪、水利等多學科調查研究。

經大量實地調查、勘探及局部試掘,考古團隊發(fā)現(xiàn),沿城壕(護城河)外側分布著一些高崗,連起來大體繞城壕(護城河)一圈,且與石家河古城是同時期文化遺存。由此認定扁擔山、朱家墳頭、三星臺、月亮坡等高崗屬石家河古城的外郭。方勤介紹,外郭是古城的附屬設施,和城壕(護城河)一樣,有拱衛(wèi)古城內城的功能,是石家河古城的組成部分。由此,石家河古城的面積,算上內城、城壕(護城河)和外郭,總共是348.5萬平方米,是長江中游同期最大城,與長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規(guī)模相當。

此外,考古隊還首次確認了進入城壕(護城河)的外部河流、引入內城的城內河流等水利系統(tǒng)?!皬碗s水利系統(tǒng)的確認,體現(xiàn)了石家河古城的先民已具備很強的水利治理能力?!狈角谡f。

湖南大學教授、湖南省考古學會理事長郭偉民表示,石家河古城是長江中游面積最大、等級最高、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史前古城,最新確認的石家河大型城址,進一步佐證了石家河長江中游文明中心的地位,也與當時長江中游的文明進程相匹配,表明長江中游到了這個時期已經有了高度發(fā)達的文明,不亞于其他地區(q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記者海冰 通訊員魯黎)

掃描二維碼
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

網(wǎng)站簡介廣告服務標識說明聯(lián)系方式法律聲明建議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