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的真理力量》:科學理論必會贏得青年認同

發(fā)布時間:2022年10月05日
來源:湖北日報
打?。?span id="printapp">
字體:

國慶七天黃金檔,湖北衛(wèi)視從10月1日起,每晚在黃金時間播出思想理論節(jié)目《改變中國的真理力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學習輔導公開課》,并通過“學習強國”等全媒體平臺同步直播,漸漸在青年受眾中贏得口碑,讓我們看到了青年們喜歡的思政課,至少具備以下三點:

一、講什么?相信青年的眼光,理直氣壯彰顯真理力量。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1920年,青年陳望道的感受于今日之青年同樣適用??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是真理的三個基本特征,理論宣講類節(jié)目能辦得通俗易懂是一種智慧。

青年需要的是引領不是迎合。思想理論類節(jié)目,當然要形式活潑,但更要科學權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猛進,隨著民眾認知的不斷提升,具有強烈求知欲的青年們既渴望理論武裝,又拒絕空洞無物的說教、唯我獨尊的專橫、千篇一律的套話、言不由衷的假話。

我們要相信當代青年的眼光,相信只要能夠原原本本地呈現(xiàn)出真理的力量,就能以思想性贏得青年。因此這檔節(jié)目立足于讓青年原汁原味讀原著悟原理,不戲說,不走樣。

一是從內容定位看,九個系列專題的設置,主線突出,邏輯清晰。緊扣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科學回答,圍繞完整準確全面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力求系統(tǒng)深刻地講“是什么”,全面透徹地講“為什么”,活學活用地講“怎么做”。10個攝制組歷時三個月,走訪湖北40多個縣市區(qū),拍攝2萬分鐘的高清素材,以40多條外景短片、38個鮮活的成就故事、一組組可視化的權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讓理論與實踐、與現(xiàn)實、與生活、與工作完美結合,用豐富的現(xiàn)實素材和生動的湖北實踐,講清“怎么樣”“怎么看”和“怎么辦”。

二是從話語體系看,電視傳播,更適合講故事,更適合以鏡頭語言把抽象理論形象化,節(jié)目力求以故事重構推動語態(tài)創(chuàng)新。如:已經(jīng)播出的《老藥箱見證時代變遷——新時代的理論飛躍》、《高鐵駛進神農架——新常態(tài)下的發(fā)展格局》、《“紅藍圖釘”中的民意表達--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聲》,都是從道理到故事,以故事講道理,通過雙重敘事視角,使理論通俗化,使道理故事化。

匠心打造的精品課,見多識廣的青年們是識貨的,當然不會錯過。新浪微博#改變中國的力量#話題于節(jié)目播出第二日進入全國要聞熱搜前十名。

二、誰來講?尊重青年的智識,開放平等直面當下困惑。

這檔在演播廳上的公開課,在大量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以真理的實際應用為切入點,通過演講對話+師生問答+嘉賓感言,聚合學術話語、實踐感知、民間姿態(tài)三方語言,不糊弄,不武斷,力求在鮮活事實中感悟真理,在多方討論形成共識。

一是讓青年們信服的專家學者講。從導師陣容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王巍等13位知名專家堪稱“豪華”,而且,他們針對這次節(jié)目準備充分,視野宏大,主講生動,答疑風趣,深入淺出,保證了節(jié)目理論支撐的權威嚴謹。特別是回應當場提問時,嘉賓們的回答更見功底,一針見血,不含糊、不回避,以“歷史事實、客觀數(shù)據(jù)、大眾語言”,用真理的理論深度,把故事中的道理講透,讓聽者茅塞頓開。


二是讓青年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線代表講。節(jié)目邀請了18位來自一線的不同崗位親歷者來講述自己的故事,來自長陽的鄉(xiāng)村村醫(yī),來自神農架的民宿老板,來自紅安的婦女主任,來自漢陽的街道書記,都是最普通的人講最煙火的事,展示最日常的物件。這些典型的事都蘊含著深刻的理,既讓青年們看到校園之外的真實生活,又讓青年們重溫書本之中的經(jīng)典理論。

多元主體的講述,讓理論深度、實踐熱度和時代溫度有機結合,也潛移默化地引導青年知行合一,讓科學理論與中國實際相互結合,與生活感悟相互印證。

三、怎么講?發(fā)揮青年的作用,雙向互動中互鑒共進。

解疑釋惑是公開課成功的關鍵。這檔節(jié)目以演播廳對話為主要展現(xiàn)形式,從形態(tài)上改變了獨角戲式的傳統(tǒng)宣講模式。同時,充分尊重當代青年樂于自由思辨、善于自主思考的特點,為青年們提供了平等對話的公共空間和適合用戶習慣的參與方式,讓青年在雙向互動的開放式討論中充分發(fā)揮作用。


一是敢直面青年的真困惑。每期節(jié)目,都邀請了80位高校大學生組成的青年學習團,3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B站UP主組成的云上學習團,與主講嘉賓展開交流答疑。從已經(jīng)播出的三期看,現(xiàn)場青年團的提問,都很見理論功底。特別是云上團的問題,從經(jīng)濟形勢到民主政治,可以說尖銳,有些還是從海外受眾的視角,直言對中國發(fā)展成就的不解。

二是愿直達青年的常去處。在傳播方式上,大屏+小屏,多管齊下,全網(wǎng)齊推,特別是青年們常去的B站、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提升穿透力,從途徑上力求送達;在現(xiàn)場形式上,吸收了青年們喜歡的慕課、短視頻,可視化數(shù)據(jù)、CG動畫等多種形式,營造沉浸式學習情境,提升感染力,從心靈上力求抵達。

青年是科學理論的接收者更是踐行者,還是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發(fā)揮出青年的作用,才能吸引更多青年參與,才能教學相長,互鑒共進。我們期待后續(xù)節(jié)目更加精彩!

(來源:湖北日報 )

掃描二維碼
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

網(wǎng)站簡介廣告服務標識說明聯(lián)系方式法律聲明建議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