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及天門的歷史沿革簡介
開欄語
天門,古稱竟陵,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歷史底蘊的城市。為充分挖掘天門文化歷史資源,展示城市的人文內(nèi)涵,提升城市人文氣息,本報今起開設“竟陵故事”專欄,全方位多維度展現(xiàn)竟陵的人文歷史,講述竟陵的歷史沿革、發(fā)展變遷、地域文明的演進;介紹竟陵的民俗風物、旖旎風光、名人故事等,進一步激發(fā)愛我天門、建設天門的強大內(nèi)生動能,以文化軟實力賦能天門高質(zhì)量發(fā)展“硬支撐”。敬請讀者關注。
天門市,古代屬風國,春秋時屬鄖國,戰(zhàn)國時為楚竟陵邑。秦朝設置竟陵縣(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終止),屬南郡。
西漢時,竟陵縣隸屬江夏郡。新朝王莽將竟陵縣改名守平縣。至東漢又復名竟陵縣。
299年(西晉元康九年),竟陵縣屬竟陵郡,郡治設石城(今鐘祥市)。東晉末年,分竟陵縣設置霄城縣。
550年(梁大寶元年),竟陵縣并入霄城縣。561年(北周保定元年),霄城縣改為竟陵縣。
583年(隋開皇三年),廢除郡制,實行州、縣兩級制,竟陵縣屬復州所轄,州治設竟陵。742年(唐天寶元年),復州改為竟陵郡。
五代時期,竟陵縣一直為州(郡)治所。936年(后晉天福元年),為避石敬瑭名諱(“敬”與“竟”同音),遂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后漢復名竟陵縣。
962年(北宋建隆三年),為避趙匡胤祖父趙敬之諱,再改竟陵縣為景陵縣。
明代初期,景陵縣為景陵衛(wèi)。1370年(洪武三年),撤衛(wèi)改縣。
1726年(清雍正四年),為避康熙陵寢名(景陵)諱,改景陵縣為天門縣,此名因縣境西北有天門山而取。
民國初期,天門縣屬湖北省襄陽道所轄。1928年(民國17年)廢道,天門縣為省直轄。1932年(民國21年),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qū)所轄,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天門縣城。
新中國成立后,天門縣屬荊州專區(qū)所轄。
1987年8月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天門縣,設立天門市(縣級)。1994年10月24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湖北省人民政府下發(fā)文件,決定天門市實行省轄直管。(據(jù)市人民政府網(wǎng))
掃描二維碼
在您的設備上瀏覽本頁